• 简生活 - 🧘🏻‍♀️身心蓄能

    十日内观|一场“慢生活”的极致修行

    1. 缘起 去年底40岁生日,送自己的礼物是失联十日,去山里🧘🏻‍♀️。手机被收,没有书本音乐新闻,甚至不能说话和眼神交流,每天四点半被叫醒,全素食…在那离群索居的日子里,唯有打坐是正经事。 中年人“出走”十天不易。但这件事在我看来相当值得,而且后劲很大。可以说升级了我的认知曲线。 我打算写写:为什么要去十日内观(Vipassana),什么是Vipassna,是什么体验,以及我的收获和改变。 在Vipassana之前,我对冥想或内观只有知识层面的了解和粗浅的实践。 硅谷科技圈的人,多少都会听说冥想有益。前有乔布斯后有纳瓦尔,多少大佬按头安利过。一些大厂也有Search inside yourself这种冥想课。我知道冥想是让大脑放空,专注呼吸。如何放空?然后呢?我“应该”看到什么?体会到什么? 实践冥想大概在35岁以后:物质欲望开始内缩,对冥想意识心理等“玄”学领域兴趣高涨。是的,那会儿把这些归为“玄学”。下载过headspace这类应用,最长能跟着冥想20分钟。头脑放空,专注呼吸,能体会到心流。睡前听headspace,主要也是为了入眠… 2023年开始陆续接收到了宇宙向我发射的Vipassana信号。主要来源有三: 我隐约觉得这是一件会有compounding value的事。有复利的东西,越早越好。好的东西,知道了,就去身体力行的试一试。不是吗? 于是,终于选了个合适的时间和理由(40大寿),说服一位好友,一起去走了这段修行之路。 2.…

  • ♻️极简 - 阅读笔记

    《瓦尔登湖》:关于生活ROI的一场勇敢实验

    这是一本适合心静时读的书。我之前几次尝试,都因为心绪不宁或者感觉时机不对,没能静下心来读。直到去年参加了为期十天的Vipassana(内观冥想营)之后,我才感觉自己的生活经历了一场表面平静实则深刻的震荡。是适合拿出这本书了。于是,在飞往夏威夷的三万英尺高空,我开始了阅读。 170多年前的书,读来感叹,梭罗的精神状态真的是很超前。如今所有的essentialism都在向《瓦尔登湖》致敬 - 无论是用‘生命能量’(Life Energy)来衡量消费和商品的理论、FIRE运动(财务独立,提早退休),还是极简主义,都深受梭罗《瓦尔登湖》的影响。可以说,梭罗是这些理念的祖师爷和先行者。 诗人、散文家、翻译家徐迟根据1937年The Modern Library版Walden的译本,1997年上海译本出版社再版 隐入“瓦尔登湖”,为了什么? 《瓦尔登湖》是梭罗用生命的两年对生活方式和灵魂的“实验”记录。他把自己当成实验材料,因为,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。 很多人误解瓦尔登湖宣扬的是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观。完全不是。作者只是用一种近乎科学的,“严峻经济学”的实验态度,来试图寻找和践行适应他自己的生活方式 - 成本和所得。 他本能地认为,不能不经思考的让生活在琐碎中消耗掉。他试图,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,尝试“深深地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,要生活得稳稳当当,生活得斯巴达式的,以便根除一切非生活的东西”。 他不想只是过着大家都过着的生活,“他们的家里响着平凡的回音,他们的生命,消蚀于优愁,因为他们一再呼吸着自己吐出的呼吸,早晨和傍晚,他们的影子比他们每天的脚步到了更远的地方。”“壅塞着家具,掉进自己设置的陷阱,给奢侈和挥霍毁坏完了”。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