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笔记 - 🎲其他

《我用中文做了场梦》:多棱镜一样有趣的书

23岁,在罗马读完传媒本科后搬来中国,从“再见”开始零基础学中文的亚历,应该不会想到,几年后,他用中文出了一本书。

这本书如此畅销,漂洋过海,被收在了美国加州公立图书馆并不大的几排中文书架上。书脊上绿色的”NEW”(新书收录)吸引了我的注意,让刚从意大利旅行回来的我好奇打开,这本意大利人写的中国故事。

这本书就像“亚历”多棱镜一样,让你看到很多折射和影像。如标题所写,“梦”。

作者写了些什么?在我看来,有:

  • 异国他乡的漂泊无定和努力融入。好多感同身受。同为20来岁就在国外生活的我,我真的很佩服亚历的定力,尽量不和其他外国留学生在舒适区混,而是哪怕鸡同鸭讲,也和中国人呆着。他日常上课,写作业,做饭,地铁看欢乐颂。规律,稳定,踏实。书中也写到我在大学五道口常见的老外,身边一群中国女孩儿,纸醉金迷,喝酒蹦迪纯玩。亚历家家风一定很好。异国他乡,这么有定力的生活。

  • 好多沉浸式语言学习的干货。他听中文歌,朋友圈发文练字,注册豆瓣,看中文电影。当众学习:“在公众面前当傻子似乎是学外语不可跳过的环节 — 在过程中缺乏一些自我意识有一定的帮助。“ 甚至中文演戏! – 用中文和导演沟通,打车,和剧组同事聊天。在后疫情时代,他竟然办了个中文写作俱乐部,用中文文字成为了“链接者”。

  • “老外”在中国生活的无奈 – 著名的“外国人住宿登记”租房手续,能“接待外宾“的住所,没有身份证的等烦人琐事。”外国人的生活体验相当分裂:一会儿享受超国民政策的优待,一会儿连普通消费者都不如,购物出行都有阻碍。精神上更是如此。”

  • 一个穿着老外“隐身衣”的观察者眼中超大跨度的社会阶层,可能是普通中国人都不能轻易触及的社会接触面。比如对清华北大有执念的教学楼保安;开千万豪车的富二代。140多名老外在疫情期间当群演那段在我看来最诡异最不可想象。

  • 还有,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。新冠封城的独特视角。一些点到为止的无奈

他的写作让我想起村上春树。都是“淡颜”文字 ,克制,没有堆砌的修辞。都有很细致的“颗粒度”,来自观察以及如长跑者那样长期坚持写作的手感(比如p107写北京凌晨被水蒸气覆盖的炒面路边摊的画面)。或许还有,他们都有外语思维。村上春树早期写作会特意先用英文写,再翻成日文,让他形成了独特的“专注本质”的文风和节奏。

强烈推荐~行文流畅,好会写!好几次让我真的笑出声来,特别幽默。

分享至: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