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笔记 - 💪个人成长

《认知觉醒》: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

作者周岭有个阅读量很大的公众号。这应该是他/她第一本书。这本书本质内容是我十分认可也践行的 – 比如记录和反思是成长的基石,在此之上提炼认知和行动点,建立习惯体系执行,实现认知和能力的跨越。

很佩服作者把整个体系框架梳理得这么清楚。书中很有启发的很多部分,也把我引向别的似乎值得一读的好书。比如《刻意练习》,费曼学习法等。是个很好的“个人体系”入门和索引。

本书的核心在于“觉知”——认识到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,并利用其规律来开启自我改变。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,而是拥有清醒的觉知。

理解大脑:一切问题的起源

我们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天性和情绪,而非理智。理智脑的力量很小,它的高级策略不是直接对抗强大的本能脑和情绪脑,而是去引导它们,让它们爱上“困难”的事。

焦虑的本质是“欲望大于能力,又极度缺乏耐心”,具体表现为想同时做很多事,又想立即看到效果。

终极能力:元认知,清晰化的力量

元认知,即“对思考的思考”,是人类的终极能力。它始于“反观”自己的想法,从而能判断并纠正不明智的念头,最终做出更好的选择。

元认知能力强的人,对“模糊”零容忍。他们会主动消除不确定性,找到当下唯一且最重要的事情。无论是学习中的模糊知识点,还是生活中的模糊烦恼,一旦被清晰地识别和拆解,困难就会比想象中小很多。

但“真正的觉醒者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用感知力来代替思考力”。这点认同。

高效成长:学习力与行动力的关键法则

  • 学习力:在舒适区边缘练习
    • 匹配原则:真正的成长发生在“舒适区边缘”,即挑战那些对自己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至于无法完成的任务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培养习惯,这都是通用的方法论。
      • 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“舒适区边缘”
      • “真正的学习就像是缝扣子,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”
    • 深度学习:真正的学习是“输出”而非“输入”。通过写作、教授他人等方式,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,将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缝接起来,才能真正掌握它。
  • 行动力:用清晰战胜模糊
    • 行动力最大的障碍是模糊。当头脑中选项太多时,大脑会为了节省能量而选择最轻松的、而非最重要的事 。
    • “写下来” 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。把所有任务和念头写出来,可以清空大脑内存,让目标变得清晰、确定,从而进入“没得选”的状态,专注执行。

底层支撑:情绪力与人生五件套

  • 情绪力:拓宽你的心智带宽
    • 压力、稀缺感(如贫穷、时间紧张)和过多的欲望都会挤占我们的“心智带宽”,导致认知、行动和自控力下降,从而做出不明智的决策。
    • 保持对欲望的觉知,及时清理内心的任务和念头,是保持心智带宽的有效方法。
  • 人生五件套: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
    • 书中提倡通过“早起、冥想、读书、写作、跑步”这五件简单且成本极低的事情,作为实现个人成长的“人生五件套”。

我的实践

虽然这本书和我的已有认知/实践体系高度吻合,还是有几个点,是我会采用的:

  • 读《刻意练习》,尤其和孩子们一起读,领会“不要重复练习已经会的,要不断寻找那些稍有难度的部分”;““学霸”和普通同学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勤奋的程度上,还体现在努力的模式上:谁更愿意做高耗能的事——消除模糊,制造清晰。” 想起我原来高中时自己准备的“错题本”,不断复盘,让书从厚度到薄,到只有几个需要反复啃的知识点。原来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在践行“刻意练习”原理。
  • “熔断不读书法”:意指“在读书时一旦看到有启发的内容,就触发熔断点,立刻停止读书。停止读书之后做什么呢?围绕这个触发点对自己提问。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我有启发?我能够把这个启发点用在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?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?。。。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,凡是被某件事击中,“动了感情”,就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追问原因。为什么这个电影桥段会让我感动?发生了什么?为什么这个产品让我这么喜欢?是什么让它与众不同?为什么我不由自主地沉溺于这段剧情了?” 不要轻易划过生活,向下深挖。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多。
  • “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家庭作业”:要求孩子“必须逼迫自己集中注意力,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题,并且还要做正确,于是他们不自觉地把自己推到了舒适区的边缘。在这种状态下,孩子必然会极度专注,学习效率和成绩自然会提升。” 打算试试用这个方式给孩子布置短小限时求准确率的数学习题
  • 写清单的疗愈作用:“脑子里存在大量任务和念头的时候,往往是我们行动力最弱的时候。所以保持对欲望的觉知,及时地审视它们,是清理自己心智带宽的好办法。我脑袋里一团乱麻的时候,就会坐下来,拿出笔和纸,把心中的念头全部列出来。无论是后台隐藏的,还是前台运行的,只要把它们清晰地列出来并逐一审视,自己立马就会神清气爽,行动力十足。”
  • 费曼技巧的另一个核心就是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”,这一点比“用简单的语言表达”更为关键和奇妙。“我读了刘未鹏的《暗时间》,书中的一个观点让我至今印象深刻。你不能自己站在11层,然后假设你的读者站在第10层,指望着只要告诉他第11层有哪些内容就让他明白。你的读者站在第一层,你必须知道你脚下踩着的另外10层到底是怎么构造的。这就迫使你对所掌握的,或之前认为正确的那些东西做彻彻底底的、深刻的反思,你的受众越是不懂,你需要反思的就越深刻。”

分享至: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