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日内观|一场“慢生活”的极致修行
1. 缘起 去年底40岁生日,送自己的礼物是失联十日,去山里🧘🏻♀️。手机被收,没有书本音乐新闻,甚至不能说话和眼神交流,每天四点半被叫醒,全素食…在那离群索居的日子里,唯有打坐是正经事。 中年人“出走”十天不易。但这件事在我看来相当值得,而且后劲很大。可以说升级了我的认知曲线。 我打算写写:为什么要去十日内观(Vipassana),什么是Vipassna,是什么体验,以及我的收获和改变。 在Vipassana之前,我对冥想或内观只有知识层面的了解和粗浅的实践。 硅谷科技圈的人,多少都会听说冥想有益。前有乔布斯后有纳瓦尔,多少大佬按头安利过。一些大厂也有Search inside yourself这种冥想课。我知道冥想是让大脑放空,专注呼吸。如何放空?然后呢?我“应该”看到什么?体会到什么? 实践冥想大概在35岁以后:物质欲望开始内缩,对冥想意识心理等“玄”学领域兴趣高涨。是的,那会儿把这些归为“玄学”。下载过headspace这类应用,最长能跟着冥想20分钟。头脑放空,专注呼吸,能体会到心流。睡前听headspace,主要也是为了入眠… 2023年开始陆续接收到了宇宙向我发射的Vipassana信号。主要来源有三: 我隐约觉得这是一件会有compounding value的事。有复利的东西,越早越好。好的东西,知道了,就去身体力行的试一试。不是吗? 于是,终于选了个合适的时间和理由(40大寿),说服一位好友,一起去走了这段修行之路。 2.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