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生活 - 💪个人成长

40岁 我试了60天退休生活

1. 不上班的日子 做什么

年初,上班带来的抽空感爆棚…裁员,项目,人事, launch deadlines种种压力齐下,身体也开始各种不适。对大厂上班这项大型“盲人摸象”的容忍度也降到史低

最终还是克制了裸辞冲动,争取了个两月无薪假。临走前把所有项目交接出去,无牵无挂的开始了我的退休体验

🧪Mini retirement = 小型退休实验

  • 类似FIRE, mini-retirement 也是国外牛马人的趋势词。不要等老了才退休,而是提前给自己停职/gap, 试用一段没有班味的生活,探索轨道外的路径

📝 这60天,我做了什么?

  • ❌先说我没有做的:计划。厌倦了把日程表划成小区间的强制切换。我每天心里大概有一两件要做的事情,不设时的去做好它。但争取有小“闭环”,让自己小有成就感,用闭环逻辑来对抗“事情永远也做不完的焦虑”
  • ✅沉浸式断舍离:从里到外的深度整理打扫家里每一个房间,让收纳,细节和flow更适应我们的生活方式。不要的物件都送出去(goodwill, FB buy nothing groups, 或FB marketplace)
  • ✅给家人做meal plan,规划三餐:会做一些健康但略费时的菜,比如煲汤,面食。研究了怎么把健康的沙拉做得更好吃
  • ✅更多时间听孩子们想说的:学校里的八卦和矛盾,读的书,做的手工…
  • ✅ 花花草草:种了一些月季雏菊装点前后院,并请师傅给这些新朋友加了自动灌溉。去听了个多肉植物讲座,喜得免费小枝条和养护指南,家里现有16种多肉
  • ✅读书:读完四本英文non fiction,做了笔记。还有微信读书上若干中文书
  • ✅ 运动:坚持了hiit和普拉提/solidcore。入坑拳击🥊,大爱,还在蜜月期
  • ✅ 带娃回国陪父母长见识一个月(美国农村真的太土)
  • ✅ 去西藏和潮汕,说走就走的旅行,谢谢大学室友们,20年后还能一起疯
  • ✅之前担心自由=沉沦,但慢慢建立起来新的作息体系:早起,晒太阳/户外,阅读,打扫/断舍离,运动,种花,画画,陪家人,做饭,看宫崎骏看展和一切美好的东西。生活可以随意展开,竟感受到一种无限蔓延的可能性。

2. 不上班,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?

作为东亚教育体系下的“好学生”典型,一路读书、拿学位、工作跳槽升职,除了产假,我的人生似乎还没按过暂停键。做退休实验,也是好奇:壮年时停下来是什么样的状态?不想auto pilot到空巢老去。

那么,40岁不上班,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?

  • 💆🏻‍♀️身体焕新精力回归了:每天晒太阳/运动/房前屋后的轻体力活,让我一沾枕头就睡着,鸟鸣渐起时自然醒。失眠、浮肿、眼袋都自然消了。皮肤通透很多。不伏案斜方肌大松压,肩颈不痛了。偶尔镜子一瞥,面相都平整柔和了,不再无意识的锁着眉头。
  • 🧠精神减负了:除了甩掉“工作”这占用大量算力的烧脑项目,对“信息”需求也大大降低了。以前洗碗叠衣开车都想开个播客,现在直接just do it,不再需要别的声音来填空,更容易进入心流,心力和自我联结感🔝
  • 🥰更温柔有耐心了:以前两头烧,回家只想瘫着,能不吼孩子老公已很努力。现在不急不赶,更有时间和孩子伴侣深度交流。对陌生人也多了几分理解和耐心,开车遇到要“插队”或紧贴要超赶的人,只想说:你更急,先过吧~
  • 🌍世界反而变大了!以为不上班眼界会变局促,其实不然。大厂打工人的圈子其实很窄——卷包裹、盯IPO、谈AI。虽然我一直知道“睡后经济”是真正的傍身本领,但每天忙得脚不沾地,很难匀出精力去探索自己和社会的磨合。不工作了,视线不再惯性linear,反而有空学利率周期、聊跨境电商、试做自媒体。也见识了很多“非主流”灵魂,比如做寺庙文创的同学(任何经济周期都有niche风口啊)。这个世界的信息差和机会,远比我们想象得多!

⚠️挑战和警惕

  • 🔹熵增感:
不上班并不等于不忙,饼也能越摊越大,直到超出自己心力。抵抗需建立体系。我的办法是:不轻易开始;开始则闭环,日常收拢线头;做真正给自己蓄能的事。
  • 🔹一些情绪可能被放大:
 有一次因为管孩子的挫败感,送娃上学后,坐在车里崩溃大哭。以前我从来不会这样(也没时间,早上送完娃常常车里已和印度同事们语音开会了…)上班节奏帮我封住了某些情绪和脆弱——到底是保护,还是压抑?我还没想明白。

我们是”human being”,不是”human doing”。时间的底层逻辑或许不关乎做事多少和快慢,而是关于体验,深度体验,选择和自我认知。

短短60天脱离轨道,像和平行世界的自己交换了一下,原本的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在松动,一点点新的能量,勇气和认知在缝隙里长出来🌱

3. 然后呢?

不少人问我,那你还回去上班吗?答:回。

最诚实的原因:钱。如果家里有矿,或副业明晰,应该就不会回去了。

另,心里真实的一个声音是:回去上上也无妨~

攒了一些能量,让我可以和“上班”这件事再拉扯一阵子。顺修炼一下这几种🔆反卷心态🔆,写下备忘和共勉:

  • Anti-FOMO (the “fear of missing out”)。这点对“好学生”其实很难。职场有好项目和不那么好的项目之分。所谓好项目,就是那些给你更多visibility,老板更看重,啃下来升职更添彩的项目。我常常会被“委以重任” – 不做“好”项目会fomo,做了该死的责任心又让我不知不觉的卷生卷死保驾护航到最后。总之,天选打工人和PUA对象。看清这点,提醒自己从开始就尽量lay low。
  • 反时间管理。先安排生活再融入工作。自己重要的事情优先 – 吃饭,睡觉,晒太阳,陪孩子,运动。倒逼prioritization。
  • Compartmentalization(隔离心态)。工作中好事坏事常常会在脑海里回响不断。给自己几分钟时间处理那些情绪和脑子里的回声,然后放下它们。不去想没发生的和不能解决的。在小决定不内耗,而工作上的事情多是小决定 - 怎么成事怎么顺势怎么来,
  • I‘m not alone。上班不是创业,不用一个人担局。放轻松心态,有问题尽快发出去,大家一起解决。

再者,分手礼包漫天飞的当下,没准被砸中了呢?[暗中观察R]不想leave money on the table。

最后,状态不好了,再休呗~

分享至: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